(记者 张燕 通讯员 肖丽芳)4月22日,渭南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《渭南市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措施》),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、增强社会创造力,推出31项法治保障举措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基石。
《若干措施》围绕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法律服务等方面,从规范涉企政策制定、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、优化涉企政务服务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、加强涉企执法监督、强化涉企法律监督、高效办理涉企案件、做实涉企信用修复、深化涉企纠纷多元化解、完善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等十个方面系统部署,通过“政策制定有规则、执法监管有尺度、司法保护有力度、法律服务有温度”的立体化举措,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,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,为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。
此次出台的措施是我市持续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、聚力打好“八场硬仗”的重要实践,充分体现了市委、市政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发展、化解矛盾风险、维护稳定大局的信心决心,努力将法治打造成为渭南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和最亮“金字招牌”。
《渭南市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》全文如下:
渭南市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
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充分发挥好法治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保障作用,助推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如下措施。
一、规范涉企政策制定,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。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、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,应当充分听取企业、行业协会、商会的意见。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,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审查要实现全覆盖,合法性审查率、备案率100%。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、市场分割、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、规章、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各类政策文件,营造公平竞争、优质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二、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,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。严格落实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、集体讨论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,确保涉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率100%。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,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。
三、优化涉企政务服务,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。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审批流程,探索“企业开办+N项服务”,进一步压缩办理环节和时限。缩短企业注销时限,实现企业退出“一次办好”。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,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重点事项清单全面落地。
四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,创新服务型执法新模式。深化证照到期前提醒机制,建立行政调解告知引导制度、行政指导融入行政处罚制度和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,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。制定涉企行政检查主体清单、涉企年度检查计划,实施跨部门监管“综合查一次”、企业检查“白名单”制度。创新涉企行政执法“非现场”模式,探索开展“非现场”监管和“掌上执法”手段,实现监管履职,避免执法扰企。
五、加强涉企执法监督,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健全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机制,严格监督涉企执法行为,实现规范检查、精准检查和协同检查。对“违规异地执法、趋利性执法,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检查、乱查封”等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的行业、领域开展重点监督。用好行政复议网上平台,畅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申请渠道。坚持调解优先,重大涉企复议案件听证率100%。开展涉企执法案卷、复议案卷评查,发布涉企执法、复议典型案例。拓宽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渠道,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“12345”热线衔接配合机制,强化与纪检监察、法治督察、行政复议贯通联动机制,发挥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社会监督员作用,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。
六、强化涉企法律监督,提升涉企监督质效。加强涉企刑事立案、侦查、审判活动监督,定期组织开展涉企刑事“挂案”清理活动。加强民商事案件审限管控。依法开展涉企民事、行政诉讼生效裁判案件法律监督,维护企业合法权益。
七、规范涉企案件办理,提高涉企司法质效。畅通涉企案件立案渠道,优化涉企案件立案流程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刑事、民事、行政案件“三合一”工作机制,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。加强立案、审判、执行各环节有机衔接,缩短涉企合同纠纷案件、破产案件审理周期,推动涉企生效判决及时有效执行。
八、做实涉企信用修复,助企重塑良好信用。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、信用修复告知书、信用异议申诉告知书“一处罚二告知”三书同达制度,提升信用修复效率,改善市场信用环境,推动新增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率、被处罚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知晓率100%。
九、推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,共筑营商环境新高地。做优渭南仲裁品牌,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,行政调解、行业专业性调解、司法调解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联动机制,建立全方位宣传引导机制,将仲裁、调解、诉讼等解纷机制紧密衔接,降低企业涉诉成本,提升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率。
十、完善涉企公共法律服务,解决企业法律难题。压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“谁管理谁普法”“谁服务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,深化涉企“法治体检”活动。设立涉企法律服务窗口,整合律师、公证、法律援助、调解、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,对有需求的企业,提供一对一“点餐式”服务,对重大项目、重点企业主动提供法律服务,为企业发展筑牢根基。